面向智能下肢假肢控制的人體運動意圖識別技術取得新進展
日期:2015年09月08日 來源:北京市科委
近日,依托北京大學和北京市殘聯共同建設的“北京市智能康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面向智能下肢假肢控制的人體運動意圖識別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提出并實現了基于人體電容信號識別下肢運動意圖的方法。
該工程中心利用研制的電容傳感系統,完成了對坐、站、正常行走、跨障礙物、上/下樓梯、上/下斜坡等運動模式的識別,總體識別率都達到90%以上。該成果實現了人體電容傳感器與人體非接觸傳感,解決了神經生物傳感器必須和人體接觸才能識別人體運動意圖的瓶頸問題,為未來實現智能下肢假肢更為自然有效的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相關研究進展陸續發表在業內機器人和康復工程領域的頂級期刊。
假肢是肢體殘疾人解決行動障礙的重要手段之一。區別于上肢假肢,下肢假肢控制涉及人體運動平衡問題,對殘疾人日常生活的影響十分關鍵。目前雖然已經有一些商業化的下肢假肢,但其中絕大多數假肢的關節是無動力的。對于更加復雜的行走環境,比如樓梯和凹凸不平的路面,假肢走起來會非常吃力,且無法維持運動穩定性。因此,如何實現引入機器人技術的智能下肢已成為國際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