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辦開展“農田生境感知系統關鍵技術”課題中期檢查工作
日期:2015年09月10日 來源:科技部
2015年7月30日,“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作物數字化技術研究”主題項目“農田生境感知系統關鍵技術”課題中期檢查會議在湖北宜昌召開。羅錫文院士為組長的中期檢查組專家、項目首席、課題負責人、課題合作單位的主要研究人員以及科技部農村中心有關人員共計2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農田生境感知系統關鍵技術”課題主要圍繞農業有害氣體排放和農藥殘留問題,針對大田、溫室作物虛擬設計技術,研究因子識別、負荷指數、安全限量等評價方法和技術,探索基于地統計學的主要農田環境污染因子分布規律、空間分布模型,構建了大田和溫室信息采集與處理的物聯網監測系統,解決了監測數據從點源到面源的技術難題。通過研究高比表面微納聚合物探針技術,光纖探針表面敏感涂層技術,光纖傳感器的集成與封裝技術,制作了光纖敏感氣體農田低濃度甲烷監測傳感器,研制了有機磷農藥檢測儀器。樣機通過了“安徽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的專業檢測,并在安徽、無錫4個農貿市場和2個水稻田進行了在線監測實驗。開發的農田及魚塘小生境信息物聯網監控系統在30米級精度上對各環境因子分布、污染負荷和遷移規律實現可視化表達。研究了農田傳感器信號獲取的定量分析模型構造與評價體系,構建了農田多傳感器可視化數字監測平臺。在無錫、北京、武漢建立了實驗、測試、應用基地,培訓了70名農業技術人員。已發表論文18篇,申請專利9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獲軟件著作權登記10項
中期檢查組專家觀看了儀器設備的現場演示,聽取了課題組的匯報,對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專家組指出,課題組應進一步凝練研究目標,一方面加強樣機所蘊含的技術的研究和描述,另一方面繼續強化產品意識,加強各類檢測儀器的穩定性、適用性、可靠性部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