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興琴,女,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區域及城市尺度大氣污染研究、污染控制及污染源反演,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作為核心骨干,參加了國家973等重大項目的立項和實施;近年來主持和參加國家級、省部級等20多項課題,發表研究論文50多篇,其中SCI(SCIE)10多篇,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并做報告。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8.09—1992.07,蘭州大學大氣科學系天氣動力學專業,學士。
1998.09—2001.08,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專業,碩士。
2001.08—2004.11,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專業,博士。
1992.07—1998.08,寧夏氣象局,助理工程師。
1998.09—2001.08,寧夏氣象局,工程師。
2001.09—2003.10,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3.11—2004.11,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
2005.04—2007.01,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博士后。
2007.02—2010.04,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2010.05—至今,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學術兼職:
全國消除瘧疾專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區域及城市尺度大氣化學數值模擬、大氣污染源反演及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評估研究。
研究興趣:
1、區域及城市尺度大氣污染數值模擬;
2、大氣氣溶膠及溫室氣體污染源反演;
3、大氣污染人體健康影響評估。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近年來主持和參加國家級、省部級等20多項課題。
1、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伴隨模式的大氣污染優化控制方法研究”(2016-2019)。
2、主持完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數值模式的大氣顆粒物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2009-2011)。
3、主持完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GIS的蘭州市總量控制優化分配方法研究”(2004-2006)。
4、正在參與 北京市科委綠色通道項目:“氣象條件對重污染天氣中細粒子二次反應影響機制及動態調控對策研究”,負責污染源控制效果評估。
5、正在參與 環保公益行業科研專項:“京津冀地區大氣重污染過程應急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中的子課題“京津冀地區大氣重污染過程天氣分型及成因分析”。
6、主持完成 蘭州市環保局合作項目:“蘭州市大氣環境容量核算”(2002-2004)。
7、主持完成 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項目:“蘭州市南北兩山綠化氣候環境效益評估的觀測和數值模擬研究”(2005-2007)。
8、參加完成 科技部973課題:“全球生態系統碳源匯格局及區域特征”,負責專題“基于CO2濃度觀測數據的大氣反演模型研究”(2010-2014)。
9、參加完成 科技部973課題:“氣溶膠-云-輻射數值模擬系統”,負責專題“基于伴隨方法的大氣排放源反演”(2011-2015)。
10、參加完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我國典型區域鹵代溫室氣體組成特征、時空分布及變化趨勢(41030107)”負責子課題“我國典型區域鹵代溫室氣體源區分析及反演研究”(2011-2014)。
11、參加完成 甘肅省政府—中科院科技合作項目:“蘭州市大氣污染及對策研究”(2000-2001)。
12、參加完成 北京市科委與北京市環保局項目:“北京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物輸送、轉化及北京市空氣質量目標研究”(2006-2007)。
13、參加完成 北京市環保局項目:“華北區域氣象條件對北京空氣質量的影響研究”(2008)。
14、參加完成 科技部973課題:“氣溶膠釋放、轉化、輸送及區域灰霾形成、變化機制”負責專題“SMOKE源模式系統應用” (2006-2010)。
15、參加完成 科技部氣象行業專項:“溫室氣體及相關微量成分時空變化與影響評估”,負責專題“鹵代溫室氣體觀測及排放源反演”(2008-2010)。
16、參加完成 風云三號氣象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工程建設項目:“大氣成分遙感開發應用(FiDAF-1-07)”(2008-2010)。
發表研究論文60多篇,其中SCI(SCIE)20多篇。
發表期刊論文:
2016年
1. 程巳陽; 安興琴; 周凌晞; 程興宏.本底站和城區站CO濃度變化特征和源貢獻 中國環境科學 2016/10
2. 孫兆彬; 安興琴; 崔甍甍; 陶燕; 馬小會; 葉晨. 北京地區顆粒物健康效應研究——沙塵天氣、非沙塵天氣下顆粒物(PM2.5、PM10)對心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影響 中國環境科學 2016/08
3. 孫兆彬; 陶燕; 安興琴; 馬小會. 不同季節PM10與呼吸系統疾病暴露-反應關系研究 環境與健康雜志 2016/08
2015年
4. X. Q. An, S. X. Zhai, M. Jin et al., Tracking influential haze source area in North China using an adjoint model, GRAPES-CUACE, GEOSCI. Model DEV. Discuss., 8, 1-33,2015
5. Shixian Zhai, Xingqin An, Zhao Liu, Zhaobin Sun, Qing Hou,Application of a model to study emission reduction schemes for critical emission source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5,(SCI,通訊作者)
6. 孫兆彬; 陶燕; 崔甍甍; 馬小會; 張小玲; 安興琴; 張德山. 北京地區奧運會期間PM2.5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 中國環境科學 2015/11
7. 程巳陽; 安興琴; 周凌晞; 劉立新; 方雙喜; 姚波; 劉釗. 北京上甸子大氣本底站CO2濃度的源匯區域代表性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2015,35(9):2576-2584(通訊作者)
8. 翟世賢; 安興琴; 孫兆彬; 劉俊. 污染源減排時刻和減排比例對北京市PM2.5濃度的影響 中國環境科學,2015,35(7):1921-1930(1級核心,通訊作者)
9. 程興宏; 徐祥德; 安興琴; 蔣永成; 蔡子穎; 刁志剛; 李德平. 2013年1月華北地區重霾污染過程SO2和NOx的CMAQ源同化模擬研究 環境科學學報 2016/02
10. Xingqin An, Tao Yan, Mi Shengquan, Sun Zhaobin, Hou Qing, Association between PM10 and Respiratory Hospital Admissions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Lanzho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 ,2015,1
11. 劉釗; 姚波; 安興琴; 周凌晞; 欒天; 王紅陽; 張根; 程巳陽 中國區域HCFC-142b排放量模式反演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 2015/04
2014年
12. 安興琴,姚波,李巖,周凌晞,利用FLEXPART模式反演中國區域SF6排放量,環境科學學報,2014,34(5)1133-1140 (1級核心)
13. 翟世賢,安興琴,劉俊,李楠,不同時刻污染減排對北京城區PM2.5濃度影響的效果對比,中國環境科學,2014,34(6):1369-1379 (1級核心,通訊作者)
14. 劉俊,安興琴,朱彤, 翟世賢,李楠, 京津冀地區污染減排對北京市PM2.5濃度控制的敏感性研究,中國環境科學,2014, (11): 2726-2733(1級核心,通訊作者)
15. 馬林,安興琴,朱彬等,上甸子本底站鹵代溫室氣體大氣濃度短期波動的個例分析[J].大氣科學學報,2014,37(4):493-501 (2級核心,通訊作者)
16. 麥博儒; 安興琴; 鄧雪嬌; 周凌晞; 王春林; 李菲; 黃建平; 陳玲; 尹淑嫻 ,珠江三角洲近地層CO2通量模擬分析與評估驗證,中國環境科學,2014,34(8):1960-1971
17. 麥博儒; 鄧雪嬌; 安興琴; 周凌晞; 譚浩波; 李菲; 李楠,基于碳源匯模式系統CarbonTracker 的廣東省近地層典型CO2過程模擬研究. 環境科學學報,34(7):1833-1844.
18. 麥博儒; 鄧雪嬌; 安興琴; 劉顯通; 李菲; 劉霞,基于衛星遙感的廣東地區對流層二氧化碳時空變化特征. 中國環境科學 2014,34(5):1098~1106
2013年
19. Xingqin An, Bo Yao, Yan. Li, Nan Li and Lingxi Zhou, Tracking source area of Shangdianzi station using Lagrangian particle dispersion model of FLEXPART, Meteorol. Appl., 2013, 19: 000–000 (wileyonlinelibrary.com) DOI: 10.1002/met.1358 (SCI)
20. Xingqin An, Qing Hou, Nan Li, Shixian Zhai, Assessment of human exposure level to PM10 in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3, Doi: 10.1016/j.atmosenv.2013.01.017 (SCI)
21. Xingqin An, Zhaobin Sun, Weili Lin, Yu Wang, Qing Hou, Emission inventory evaluation using observations of regional atmospheric background stations of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3, Vol.25 (No.3):537-546 (SCI)
22. Yanli Cheng, Xingqin An, Fanghua Yun, Lingxi Zhou, Simulation of CO2 variations at Chinese background atmospheric monitoring stations between 2000 and 2009: Applying a CarbonTracker model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 vol.58(No.1) 1-8 (SCI, 通訊作者)
23. Zhaobin Sun, Xingqin An, Yan Tao, Qing Hou, Assessment of population exposure to PM10 in Lanzhou (China) and its health-related economic costs based on GIS, BMC Public Health, 2013, Sep 27;13(1):891 (SCI,通訊作者)
24. 程艷麗; 安興琴; 運方華; 周凌晞; 劉立新; 方雙喜; 許林 中國大氣本底站2000~2009年CO2濃度變化模擬:Carbon Tracker模式應用 科學通報 2013/19
25. 運方華,王連喜,安興琴,程艷麗. 氣象模式與GloBEIS模式相結合研究氣象條件對BVOCs排放的影響,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3,5( 3) : 236-243
2012年
26. XingQin An, Henne Stephan, Yao Bo, Vollmer Martin, Lingxi Zhou & Yan Li,Estimating emissions of HCFC-22 and CFC-11 in China by atmospheric observations and inverse modeli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2012, doi: 10.1007/s11426-012-4624-8 (SCI)
27. Xingqin An, Lingxi Zhou, Bo Yao, Lin Xu, and Lin Ma, Analysis on Source Features of Halogenated Gases at Shangdianzi Regional Atmospheric Background Stati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2, 57: 91-100 (SCI)
28. Qing Hou, Xingqin An, Yu Wang, Yan Tao, and Zhaobin Sun. An Assessment of China's PM10-related Health Economic Losses in 2009,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2, 435-436:61-65 (SCI, 通訊作者)
29. Yan Tao, Xingqin An, Zhaobin Sun , Qing Hou, Yu Wang. Association between dust weather and number of admissions for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spring in Lanzhou,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2 ,423: 8-11 (SCI, 通訊作者)
30. 孫兆彬, 安興琴 ,陶燕,侯青,基于GIS和大氣數值模擬技術評估蘭州市PM10的人群暴露水平,中國環境科學,2012, 32(9):1309-1313 (1級核心,通訊作者)
31. 金敏,張其林,安興琴,中國區域閃電特征分析及閃電產生NOx量的估算, 大氣科學學報, 2012, Vol.35, No. 3 (核心)
2011年
32. 曹國良,張小曳,龔山陵, 安興琴 ,王亞強,中國區域主要顆粒物及污染氣體的排放源清單,科學通報,2011,56(3): 261-268(SCI)
33. 侯青, 安興琴,王自發,王郁,孫兆斌, 2002-2009 年蘭州PM10人體健康經濟損失評估,中國環境科學,2011, 31(8):1398-1402 (1級核心,通訊作者)
2010年
34. Qing Hou, Xingqin An, Yu. Wang, An evaluation of resident exposure to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Health Economic loss in Beijing during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0, 408: 4026–4032 (SCI, 通訊作者)
35. 王維和; 張興贏; 安興琴 ; 張艷; 黃富祥; 王詠梅; 王英鑒; 張仲謀; 呂建工; 傅利平; 江芳; 劉國楊 ,風云三號氣象衛星全球臭氧總量反演和真實性檢驗結果分析,科學通報,2010,55(17):1726-1733(SCI)
36. 李巖,安興琴,姚波,周凌晞等,北京地區Flexpart模式適用性初步研究,環境科學學報, 2010 (8):1674-1681 (1級核心,通訊作者)
37. 李巖; 安興琴; 左洪超; 曹國良; 林偉立; 王瑛,2008年北京奧運交通限制效果的模式研究,高原氣象,2010,29(6):1619-1626 (1級核心,通訊作者)
38. 曹國良,安興琴,周春紅,任彥卿等,中國區域反應性氣體排放源清單,中國環境科學 2010, 30(7):900~906
39. 孫兆彬, 李棟梁, 陶燕,安興琴, 侯青. 蘭州市大氣PM10與呼吸系統疾病入院人數的相關序列研究.環境與健康雜志, 2010, 27(12):1049-1052.(核心)
2008年
40. 安興琴; 胡隱樵; 呂世華; 左洪超山峰加熱效應的數值試驗研究 高原氣象 2008/02
41. Chune Shi, H.J.S. Fernando, Zifa Wang, Xingqin An, Qizhong Wu, Tropospheric NO2 columns over East Central China: Comparisons between SCIAMACHY measurements and nested CMAQ simulation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8, 42:7166-7173 (SCI)
42. Xingqin An, Anqing Ma, Daobin Liu, A GIS-based Study for Optimizing the Total Emission Control Strategy in Lanzhou City, Environ Model Assess, Environmental Modeling & Assessment, 2008, 13: 491-501, DOI 10.1007/s10666-007-9096-4 (SCI)
2007年
43. Xingqin An, Tong Zhu, Zifa Wang, Chengcai Li, and Yuesi Wang,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A modeling analysis of a heavy air pollution episode occurred in Beijing, Atmos. Chem. Phys., 2007, 7: 3103–3114 (SCI)
44. Xingqin An, Hongchao. Zuo, Yuchun Chen and Shihua Lu,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SO2 in winter in over Lanzhou in Chin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7, VOL.24( NO.4): 1-12 (SCI)
45. 安興琴; 呂世華. 蘭州市冬季大氣邊界層結構特征的觀測和數值模擬研究 氣象科學 2007/04
46. 王希波, 馬安青, 安興琴等, 蘭州市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季節變化時空特征分析, 中國環境監 測,2007,Vol.23, No. 4:61-65
47. 馬安青,胡泓,安興琴,應用GIS模擬城市大氣污染物濃度分布,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7,Vol.20,No.2:32-38
48. 馬安青,劉道彬,安興琴,基于GIS的多因子分析法對蘭州市大氣環境功能區劃的研究,干旱區地理,2007, Vol.30(2):1-7
2007年以前的
49. 汪新; 安興琴.蘭州市污染物排放及能源狀況分析 甘肅科技 2006/10
50. 安興琴,馬安青,王惠林,基于GIS的蘭州市大氣污染空間分析,干旱區地理,2006,29(4):576-581(1級核心)
51. 安興琴,呂世華,安俊嶺,蘭州市冬季大氣邊界層結構特征的觀測和數值模擬研究,氣象科學,2006 (2級核心)
52. 安興琴,左鴻超,呂世華,Models-3空氣質量模式對蘭州市污染物輸送的模擬,高原氣象,2005,24(5):748-756(1級核心)
53. 馬安青; 王彥麗; 王一謀; 安興琴. 基于RS、GIS兩大沙漠邊緣帶土地利用/覆蓋對近十余年來氣候變化的響應研究.干旱區地理 2005/04
54. 安興琴; 安俊嶺; 呂世華; 祁斌.復雜地形城市SO2擴散特征的模擬研究.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2005/03
55. 劉輝; 安興琴; 祝紅霞; 韓治泰. 濕地資源保護與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5/02
56. Shihua Lu, Xingqin An & Yuchun Chen,Simulation of oasis breeze circulation in the arid region of the Northwestern China,Science China Ser D Earth Science, 2004, Vol.47: 101-107 (SCI)
57. 安興琴,陳玉春,呂世華,蘭州市大氣環境容量研究,高原氣象,2004,23(1):110-115(核心)
58. 高留喜; 安興琴; 劉秦玉; 黎清才; 高慧君500hPa環流變化與山東春季降水異常 氣象科學 2004/04
59. 安興琴,呂世華,金塔綠洲大氣邊界層特征的數值模擬研究,高原氣象,2004,23(2): 200-208(1級核心)
60. 安興琴,呂世華,陳玉春,河西綠洲效應的數值模擬研究,高原氣象,2004,Vol.2,208-215
61. 安興琴; 陳玉春; 呂世華蘭州市冬季SO2大氣環境容量研究 高原氣象 2004/01
62. 安興琴,陳玉春,呂世華,蘭州市空氣污染防治綠化對策初談,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3,Vol.16,No.5:34-37
63. 安興琴,陳玉春,呂世華,蘭州市南北兩山地表植被對氣象場影響的模擬研究,氣象科學,2003,Vol.23,No.1: 1-6
64. 安興琴,陳玉春,呂世華,蘭州市城區冬季TSP容許排放總量的估算,中國環境科學,2003,23(1), No.1:60-63(1級核心)
65. 劉立超,安興琴,李新榮,等.寧夏鹽池沙塵暴特征分析.中國沙漠,2003,23(1):33-36.
66. 呂世華,安興琴,陳玉春,西北干旱區綠洲-沙漠環流形成機理的數值模擬[J],中國科學D輯,2003,12,Vol(33):98-100
67. 安興琴,陳玉春,中尺度模式對蘭州市冬季低空風場和溫度場的數值模擬,高原氣象,2002,Vol.21,No.2: 186-192
68. 安興琴,陳玉春,淺議西北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的氣候效應,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2,Vol.20,No.1: 116-119
69. 安興琴,陳玉春,呂世華,蘭州市兩山綠化的數值模擬試驗(I):冬季,高原氣象,2001,Vol.20(增刊): 22-35
70. 安興琴,陳玉春,呂世華,蘭州市兩山綠化的數值模擬試驗(II):夏季,高原氣象,2001,Vol.20(增刊): 36-44
71. 陳玉春,安興琴,呂世華,改變蘭州市地表植被對大氣污染影響防治對策[J],高原氣象,2001,Vol.20(增刊): 126-133
發表會議論文:
1 上甸子本底站鹵代溫室氣體大氣濃度短期波動的個例分析 馬林; 安興琴; 朱彬; 周凌晞; 姚波; 車勝利; 李東宇 第33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6-11-01
2 基于GRAPES-CUACE伴隨模式的兩種類型污染事件成因分析 翟世賢; 安興琴 第八屆全國大氣細及超細粒子技術研討會暨PM_(2.5)源譜交流會 中國會議 2015-11-22
3 北京地區奧運會期間PM2.5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 孫兆彬; 陶燕; 崔甍甍; 安興琴; 馬小會; 張德山; 楊紅強 2015年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5-08-06
4 氣象條件對BVOCs排放的影響 運方華; 王連喜; 安興琴; 程艷麗 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4-11-03
5 珠三角近地層CO_2通量模擬分析與評估驗證 麥博儒; 安興琴; 鄧雪嬌; 周凌晞; 王春林; 李菲; 黃建平; 陳玲; 尹淑嫻 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4-11-03
6 不同時刻污染減排對北京城區PM2.5濃度影響的效果對比 翟世賢; 安興琴; 劉俊; 李楠 創新驅動發展 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第30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3-10-22
7 中國典型區域鹵代溫室氣體組成特征、時空分布及變化趨勢 周凌晞; 姚波; 安興琴; 張小玲 創新驅動發展 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第30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3-10-22
8 京津冀地區污染減排對北京市PM2.5濃度控制的敏感性研究 劉俊; 安興琴; 朱彤; 翟世賢; 李楠 創新驅動發展 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第30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3-10-22
9 基于GIS和大氣數值模擬技術評估PM10的人群暴露水平 孫兆彬; 安興琴; 陶燕; 侯青 強化科技基礎 推進氣象現代化——第29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2-09-12
10 CarbonTracker模式反演中國區域大氣CO2源匯通量 安興琴; 程艷麗; 運方華; 周凌晞; 劉立新; 方雙喜; 許林 強化科技基礎 推進氣象現代化——第29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2-09-12
11 基于OMI遙感數據估算全國各省NO2排放 金敏; 安興琴; 王郁 強化科技基礎 推進氣象現代化——第29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2-09-12
12 2009年我國可吸入顆粒物人體健康經濟損失評估 安興琴; 侯青; 王郁; 陶燕; 孫兆斌 強化科技基礎 推進氣象現代化——第29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2-09-12
13 中國區域閃電特征分析及閃電產生NOx量估算 金敏; 張其林; 安興琴; 運方華 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1-11-01
14 不同季節蘭州市PM10與呼吸系統疾病入院人數的相關分析 孫兆彬; 陶燕; 安興琴; 侯青; 李棟梁 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氣候環境變化與人體健康分會場 中國會議 2010-10-21
15 Assessment of population exposure to PM10 in Lanzhou and its health-related economic costs based on GIS. Zhao-bin SUN, Xingqin AN, Yan TAO, Qing HOU, Yan LI,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June, 2010, Nanjing, China (ISTP).
16 Relation of PM10 & Number of Admissions for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Different Seasons of Lanzhou. Zhao-bin SUN, Xingqin AN, TAO Yan, HOU Qing, LI Dong-liang,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id Deposition, June, 2010, Beijing, China.
17 化學天氣預報系統CUACE及在中國區域灰霾預報中的應用 龔山陵; 張小曳; 周春紅; 劉宏利; 安興琴; 牛濤; 薛敏; 曹國良; 程艷麗 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大氣成分與天氣氣候及環境變化分會場 中國會議 2009-10-14
18 化學天氣預報系統CUACE之大氣化學模式CUACE/GAS 劉洪利; 龔山陵; 張小曳; 劉煜; 馬建中; 安興琴; 曹國良; 周春紅; 薛敏 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大氣成分與天氣氣候及環境變化分會場 中國會議 2009-10-14
19 化學天氣預報系統CUACE及其對氣溶膠的模擬分析(英文) 周春紅; 龔山陵; 張小曳; 劉洪利; 薛敏; 安興琴; 王亞強 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大氣成分與天氣氣候及環境變化分會場 中國會議 2009-10-14
20 Spatial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in Lanzhou based on GIS, Xingqin AN, A.Q. Ma, H.L. Wang,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 2008), May 16-18, 2008, Shanghai, China(國際會議文集,EI)
21 EOF方法分析山東春季降水的分布特征 高留喜; 劉秦玉; 安興琴 中國氣象學會2005年年會 中國會議 2005-10-01
22 山東春季降水異常與500hPa環流變化 高留喜; 安興琴; 劉秦玉; 黎清才 中國氣象學會2004年年會 中國會議 2004-06-30
23 蘭州市冬季SO2大氣環境容量研究 安興琴; 陳玉春; 呂世華 中國氣象學會2003年年會 中國會議 2003-12-01
榮譽獎勵:
1、曾獲得中國氣象學會授予的“全國優秀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稱號。
2、科技論文曾獲得2002年度第七屆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學篤風正”獎。
3、獲得甘肅省氣象學會科技論文二等獎和安徽省第六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
4、2005年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5、1995年獲得寧夏氣象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安興琴:同呼吸 共命運
現代社會,科研領域已不乏女性身影。她們在投身科學研究的同時,也努力維系著工作、家庭和生活之間的平衡。初次見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安興琴研究員,只覺她聲音溫柔恬靜,不疾不徐,自信的微笑足以感染每一個人。
幾次約見,都因各種原因錯過,終在冬月的一天下午,記者在一處咖啡館見到她。如音如弦,琴墨瀟瀟。冬日北方大地上的蕭瑟之境為安興琴的溫婉更增添了一抹楚楚之情。在彌漫微甜微苦的香氣中,安興琴和記者聊起她多年的科研人生。
信念始終,十年如一
如果說當年在選擇報考專業的時候因為“天氣動力學”和“空氣動力學”的一字之差而造成報考專業的錯誤,那也是個“美麗的錯誤”,因為這讓國家收獲了一位對大氣污染治理研究十年如一日般孜孜不倦的女科學家。安興琴因機緣巧合進入大氣科學研究領域,卻注定要在其中綻放光芒。
“研究生是科研工作的起點。”多年前,還處于學生時代的安興琴這樣告訴自己;多年后,已身為老師的她以同樣的話告訴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她開啟了自己長期從事大氣污染、大氣環境研究的漫漫科研征程。而第一個接觸的項目,就是跟隨導師完成的“蘭州市大氣污染及對策研究”項目。
蘭州是典型的山谷城市,受河谷地形影響,大氣層結穩定,擴散條件差,再加上蘭州是以石油化工為主的工業城市,不利的大氣擴散條件造成大量工業生活污染物不易擴散出去導致城市污染嚴重,蘭州市的西固區也是國內第一次發現光化學煙霧的地方,因此有關蘭州大氣污染方面的研究工作開展得比較早。
安興琴的整個研究生和博士期間都在參與這個項目的科研工作,也得益于此,她對大氣污染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且在國內比較早參與到空氣質量數值模擬及污染物優化控制的研究中,項目研究期間,主要借助數值模式研究蘭州市大氣環境容量,也就是估算在大氣可自凈范圍內大氣污染物的允許排放量,并且分解攤派到工廠企業等各個排放單元中,從而實現污染治理優化控制。其參與的蘭州市大氣污染項目獲得了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安興琴是主要完成人之一。通過參與的項目,安興琴在科研工作上得到了很好的歷練和積累。也以這一時期的工作為基礎,她順利申請到了第一個獨立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基于GIS的蘭州市總量控制優化分配方法研究”,憑借這一項目支持,她繼續深入開展相關領域的工作,完善蘭州大氣污染治理優化方案方面的研究。
進入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之后,安興琴繼續開展大氣污染方面的科研工作。研究領域主要集中于大氣化學數值模擬及排放源反演和優化控制方面。先后參與到多項科技部“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中,并主持了與大氣化學模式相關的一些專題項目,如參與完成“973”課題“氣溶膠釋放、轉化、輸送及區域灰霾形成、變化機制”、主持完成“973”課題“全球生態系統碳源匯格局及區域特征”中的專題“基于CO2濃度觀測數據的大氣反演模型研究”、主持完成“973”課題“氣溶膠-云-輻射數值模擬系統”中的專題“基于伴隨方法的大氣排放源反演”等。目前,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伴隨模式的大氣污染優化控制方法研究”。在大氣污染治理的科研道路上,安興琴不斷前行,攻克一個個難關,收獲良多。
在安興琴心中,努力做好一件事比隨隨便便去做十件事更有意義。而在年復一年的科研工作中,她努力做的,就是針對大氣污染的數值模式研究。一晃十年歲月,當年初出茅廬的研究生已成為教書育人的博士研究生導師。十年風雨,她參與了多個關于大氣污染研究的重大項目,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60多篇。她的研究成果不僅是實驗室的數據與論文上的符號,更關系到大氣污染治理的現實問題。歷經多年的科研歲月,她仍像當初投身于科研事業一樣,單純工作,不多言名利之事。她說:“我只是想做好我喜歡的工作,如此而已。”
聚焦霧霾,筑夢藍天
2015年12月7日晚7時,北京啟動霧霾紅色預警。
作為一個科研人員,安興琴清楚地知道,合理的大氣污染治理需要長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制定大氣污染治理方案,有效解決大氣污染問題,使治理的經濟成本達到最佳性價比,這不單是大氣污染優化控制的專業問題,更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
大氣污染優化控制是一個復雜的非線性優化問題。安興琴在科技部“973” 課題“氣溶膠-云-輻射數值模擬系統”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伴隨模式的大氣污染優化控制方法研究”的支持下,在國內比較早地開展基于伴隨模式(四維變分同化)的大氣污染優化控制研究。從2010年起,開始著力于構建大氣化學模式GRAPES-CUACE的伴隨模式,同時開發最優化算法功能模塊,發展以伴隨模擬、敏感性分析和優化控制為核心的大氣污染模擬與優化控制系統。一方面將伴隨模式獲得的敏感性信息應用于高效追蹤引起污染事件的關鍵源區中;另一方面針對不同優化控制目標(空氣質量達到環境標準的前提下,控制代價最;可承受的削減力度前提下,健康效益最大),確定合理目標函數,利用伴隨模式獲得目標函數關于控制變量敏感性,結合最優化算法求目標函數的最優解,即大氣污染的優化控制方案,為制定科學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和所有科研工作者一樣,安興琴對自己的科研成果視若珍寶,這凝聚著她自己的科研心血;但對于自己的科研成果,她從不藏私,其他科研人員需要她的研究結果作參考,她會標注清楚,讓別人拿去用;地方上業務部門有疑問請教她,她也會盡心盡力,答疑解惑,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實際業務中的困難。這不僅僅因為她注重交流,更是因為她心中有個夢想,希望培養更多的專業人士參與到治理大氣污染的工作中來,早日實現“藍天夢”。
大氣污染治理并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也不是一代科研人員就可以完成的。傳遞知識火種,培養年輕人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安興琴非常熱愛自己的教育工作,對待自己的學生耐心、認真、嚴謹。“我希望學生從我身上不僅僅學到知識,也能夠學到做人做事的態度。”“大家對我教授的內容和所做的東西感興趣,這是對我的認可。”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培養更多的人才,參與到大氣污染的治理當中。安興琴熱愛自己的工作,專注于科研探索中,與學生們一道解決一個個科研難題,那種歷經艱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和成就感,激勵著她和她的學生們在科研的道路上執著前行。
科研工作之外,安興琴也愛家庭、愛生活。瑜伽和乒乓球是她放松心情,鍛煉身體的最愛。“在不同階段,生活和工作還是有不同取舍,這樣人生才能更加完整。”安興琴這樣告訴記者。對她來說,生活的內容雖然不同,但生活的感受卻是一樣。人的快樂不在于物質的富足,而在于精神的豐富。
空氣面前,人人平等;污染面前,人人有責。安興琴認為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很多,科研成果還有許多甄待完善的地方,還有一些科研想法沒有試驗、實踐。但回首十余年科研生涯,安興琴是欣慰的,因為她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能為“碧水藍天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子,無疑是自豪而開心的。為了藍天,為了未來更好的生態環境,她會繼續努力!
來源:科學中國人 2016年10期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