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光輝,中國地質科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巖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自然資源部巖溶動力學重點實驗室成員,擔任實驗室巖溶水文地質方向負責人、自然資源部丫吉試驗場野外觀測研究站負責人、廣西平果喀斯特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站副站長。受聘為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編委。
具有二十多年野外地質工作經驗,擅長水文地質分析和試驗設計,能夠熟練應用地質測繪、水化學、同位素、鉆探、水文地質試驗等方法,長期積累西南地區巖溶地質數據,開展水源地保護、農業面源污染、地質環境脆弱性等方向的研究。
2009-2017年擔任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巖溶專業委員副主席,考察過10多個國家的巖溶地貌,與來自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美國西肯塔基大學的同行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參與由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組織的《世界巖溶含水層分布圖》項目,并作為咨詢委員會中國代表。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溶研究中心國際培訓班教員,具有豐富的國際合作經歷。
研究領域及成果
研究領域為水文學及水資源,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巖溶環境學。研究方向為巖溶水文學及水資源、地下水環境和工程。
利用2008-2019年期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溶中心國際培訓班收集的資料和東南亞境外地質調查的部分資料,以及最新出版的《世界巖溶含水層分布圖》,對東南亞地區巖溶的特點和代表性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梳理,提出巖溶水環境的四種類型。研究合作者是來自東南亞地區從事巖溶研究的多位學者,體現了我國巖溶研究在國際合作中積極發揮主導作用。
對中國南方峰林平原區腳洞系統進行了精細的水文地質刻畫。結合物探、水文地質鉆孔、水文和水化學監測,研究峰林平原覆蓋區巖溶含水單元的地下水徑流特征,提出多種技術方法確定地下水集中徑流帶的方法。對認識峰林平原區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我國南方地區巖溶水文過程取得新進展。該研究是結合南方巖溶區的雨水利用工程采用水文學的方法和同位素技術分析了坡面尺度的水文現象。研究對于提高南方巖溶區雨水資源化利用效率、開展雨水利用為主的小微型飲水工程管理和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具有參考價值。
獲獎情況
姜光輝(3/10), 廣西巖溶峰叢洼地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創新集成與應用, 廣西天湖水利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21(排名第三)
姜光輝(7/8),石窟水分來源綜合探查技術研究,山西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山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5(排名第七)
姜光輝(8/15),西南巖溶石山地區地下水資源與生態環境地質調查評價,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成果獎,一等獎,2013(排名第八)
姜光輝,示蹤試驗技術在巖溶地區水文地質調查中的應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年學術交流優秀論文獎,2012